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NEWS CENTER
第八届鲁奖参评作品 | 《巫盐天下》:上下五千年的盐业文明辉煌史诗
鲁迅文学奖,创立于1986年。与老舍文学奖、茅盾文学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并称中国四大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是中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之一。
6月15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办公室对申报参评作品进行了初步审核,参评作品名录已于《文艺报》和中国作家网公示。据悉,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各奖项参评作品共有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文学翻译、包含八个类别。其中,重庆出版社有多部作品进入了参评作品公示中。
今天,将为大家介绍《巫盐天下》。
内容简介
《巫盐天下》是一部长篇文化散文,全文以重庆市巫溪县宁厂宝源山盐泉为主线,对巫盐在生产、销售、运输、交易过程中产生的商贸流通、文学艺术、政治军事、民俗宗教、历史遗迹等众多文化现象进行了系统梳理、论证。作者以散文的笔触,通过“源由盐起”“巫盐崛起”“盐巫神秘”“盐道苍茫”“盐味浓郁”“盐战风云”“盐语珠玑”“盐之留存”“盐白江湖”“盐之延绵”等十个章节,对盐道文明进行全面总结、阐述,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上下五千年的盐业文明辉煌史诗。
精彩试读
序一:学术与散文的融合 理性与激情的碰撞
----《巫盐天下》的文化情结
(节选)
刘明华
读罢《巫盐天下》,感慨良多。
中华文明的进程是多元的,也是一体的。以盐为核心、着眼于巫文化的一个原生点来展开学术解构,这无论如何是一种高难度学术选题。唐文龙先生自我加压,迎难而上,也因此独树一帜,对巫文化研究进行一次特殊补位,阐示了自己在深耕之后的学术思考,可以说取得了国内同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是难能可贵的。我想特别表达的是,《巫盐天下》这部专著除了展示作者深厚的学养,更表现出作者对大巫山那一腔炽热的情怀,和对先民伟大智慧的虔敬,以及不书无以立身的高情远致。
事实上,所有的学术著作或者专论,当我们越过它的粲花之论,就会发现那后面站立的,大抵都是作者朴实而浓郁的文化情结。
唐文龙先生当然也不例外,并且他的乡情更为浓郁。作为土生土长的巫溪人,他把自己对故乡的所有眷爱,把自己的所有成长积淀,都投向对巫文化的膜拜,然后,他得出自己的发现——“巫盐古道是横亘在中国版图腹心地带,连接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一条文明大通道”。
这是作者多年研究思考后的凝炼,也是这本书的核心。
或者说,这是这部著作的文化价值所在。
从当下对巫巴文化的不太深入的研究和大众认知看,这个观点有点偏大。但太多的文献、考古和遗迹都论证着巫盐古道的厚重与玄远,反过来说,这个核心命题就已经具有钩深致远的重要文化意义。
可以肯定的是,巫盐文化涉及的内容超过5000多年甚至更长时间,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其时间跨度之大,覆盖领域之广,一般的著作难以深入,研究者更不会轻易涉猎。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的根底在道,道的源头是巫。”《巫盐天下》以巫溪宁厂宝源山盐泉为核心,将整个盐业文明、盐道文明进行了十分细致的辨析与梳理,最大力度地把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还原并展示出来,作者必然是查证了大量史料,阅读了大量书籍,掌握了大量文献资料,才能积累起如此丰富的素材。
唐文龙认为:“巫文化是宗教最原初、最粗陋的形态。在各类宗教发展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借用和吸纳了巫文化的元素......巫文化与各种宗教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错综复杂的联系,比如形式上的神秘性、仪式性、规范与禁忌;比如精神内涵中的‘崇尚万物有灵’‘天人合一’。巫术的本质在于精神对自然的驾驭。然而,这时的‘精神’尚未作为精神而存在,尚未在于其普遍性中,是个别的、偶然的、经验的自我意识,随后逐渐演化为普遍的、必然的集体意识,即为宗教。”
把眼光放宽了看,上古文化研究实际上是一个世界性话题,对于那些渐行渐远、甚至消失的古老文明,多国专家学者从未放弃过孜孜不倦的探索和研究,国外近年来最震撼人心的考古发现和科学求证表明,5000年乃至更早的7000年、9000年是上古文明的节点,它反映了那个时期祭祀、图腾和宗教观念对当时生活的直接而持久的影响,特别是对生命过程的干预。因之而流传下来的文化风尚,至今仍然部分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源远流长的民俗民风。
比如现在的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和信德省,它们都处于世界四大上古城市文明之一的印度河流域,这两座城市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在考古中发现了上古文明遗存,年代为5000年。尤其是旁遮普省的哈拉帕古城,曾经有过非常繁华的集市,那些刻字的陶土板和法码,那些寓意独特的红陶和雕像,那些由400多个符号构成的书写系统,更有以商人、地主和祭司组成的精英阶层,无不反映出神秘的社会层级和强大的宗教传统。
我们可以推知,作为“百味之王”的盐,在上古的哈拉帕城曾经同样不可或缺,自有一道奇异的文化演绎。
站在更为宽泛的世界语境之下,我们对巫盐古道的沉思,就增加了一份大跨度的历史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