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推荐
BOOK RECOMMENDATION
调适 : 曾国藩嘉言钞新赏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图书介绍
自我犹如一台心智计算机。如果把先天的基因和大脑比作硬件,那么后天就是加载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让一个带有个性特征又兼具普遍心理结构的自我系统运行起来。自我与环境互动常常产生冲突,原因是规范、观念、知识等类似软件的东西在心智系统运行中出现“漏洞”,于是“打补丁、再调试”,——就像曾国藩那样,“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最后让心智流畅,生成智慧。
这就是书名《调适》之义。
《曾文正公嘉言钞》是梁启超于1916年从《曾文正全集》中辑录的修身言论,一经问世,便成为知识分子的道德读本,经久不衰。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的风云人物,驰骋政界、学界近半个世纪之久,他的成就,正是得益于其人生偶像王阳明和曾国藩的修身之学。梁启超推崇曾国藩,不仅在于其修身之学是古代儒学和禅修的融汇,更在于它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习的。
作者以梁启超《曾文正公嘉言钞》为底本,借用神经科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对语录进行新的阐释,尝试找到修身之学的“其然”到心智科学的“其所以然”的链接,这是“曾国藩嘉言钞新赏”的“新”之所在。书中关于“自由与归属是人性中两股截然相反的力量”、“智慧生成于人性三角形(动物性、主体性、共融性)的动态平衡”等问题的思考,将引发你进一步对人生的思考。
作者简介:
周和平,长期从事通信行业,对儒学和近代史颇有研究,同时涉及神经科学、精神分析心理学等领域。
作者深信东方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生存智慧(不断地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尝试找到从儒学的“其然”到心智科学的“其所以然”的链接,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从而更深入理解其底层逻辑。
精彩试读
学习通达自己内心
觉,是“学习通达”,悟,是“自己内心”,所谓觉悟,就是“学习通达自己内心”。通达,意味着意识与潜意识的连通,是动物性与主体性和共融性之间的“通情达理”。曾国藩的觉悟从日记开始。
心如明镜
觉悟之心,犹如一面洁净的镜子,无论是美丽鲜花还是污垢秽物,都只是真实地显示出它的原貌,离开之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觉悟之人,并不否定人性的卑劣,只是他有完整的观照,能够时刻省察自身,坦荡如砥。就如曾国藩说:
知己之过失,即自为承认之地,改去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事。豪杰之所以为豪杰,圣贤之所以为圣贤,全是此等处磊落过人。
超越自身
如果把先天的基因和大脑比作硬件,那么后天就是加载操作系统,预置在生命蓝图中的语言、共情和学习等行为模式编码得以激活,让一个带有个性特征又兼具普遍心理结构的自我系统运行起来。修身就是发现漏洞—打补丁—调适的循环。就像曾国藩那样,真正成为集体的一员,在人和事上磨砺自己,将自由与归属的张力以及原始的攻击升华为创造性,在主体性与共融性的更高平衡中获得生命的愉悦。
把脑力和时间始终用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一个人来到世间,生命携带的东西只有两样:脑力和时间。对于天资差不多的普通人而言,大脑的产出主要取决于专注度。专注有恒是主体性的重要体现,曾国藩把它作为第一美德。他说:
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凡事皆贵专。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
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余早年于作字一道,亦尝苦思力索,终无所成。近日朝朝摹写,久不间断,遂觉月异而岁不同。可见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养畜,日见其大而不觉耳。
专心的劳动不仅创造价值,而且保持心智流畅,还是焦虑的“防火墙”——注意力越集中,越能抗干扰,越能听见自己的心声,就像收音机调频过滤掉杂音能收听到清晰的电台信号一样。
曾国藩无论治学、任事还是修身,都以最深的专心进入了道的境界。
养成习惯
生命中90%的能量藏在潜意识中,而理性与潜意识不容易统一,这就是为何信誓旦旦制订的计划常常半途而废。当习惯养成时,行为主要依靠程序性记忆(潜意识的一种)驱动,大脑只需要输出较少的自控力,就可以像老司机驾驶汽车一般轻松地从事手中的工作。所以,习惯养成是心智成熟的必经之路。
这就好比你要开辟一条上山的路。坡度、土石、草木、溪流等就像我们的基因,是先天设定的。第一次,有很多的不确定性,第二次、第三次可能还是一条模糊的、荆棘丛生的小路。但很多次后,路的印迹会越来越清晰。继续走下去,路越来越宽,路基越来平整,你行走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轻松。现在,你很难不走这条路了,而这条大路不再是由你的基因决定的了。
培养习惯,方法十分重要。曾国藩说:
未习劳苦者,由渐而习,则日变月化,而迁善不知;若改之太骤,恐难期有恒。
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于清早单开本日应了之事,本日必了之。
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是因为习惯和与生俱来的第一天性一样具有生物学意义,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激发出与众不同的能力。曾国藩正是靠习惯,弥补了自己先天的一些不足,成就了千秋伟业。所以,他把培养习惯作为教育儿子的重中之重,晚年总结“日课四则”作为家训。
如果你的孩子没有天才的基因,那就设法给予他一个好习惯。
(节选自《调适 : 曾国藩嘉言钞新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