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书中共收入《苏轼的黄州》《桃花扇底》《盛唐天空下》《东北大地上》《热乎乎的情感 泪涔涔的重逢》《出走者 遭逢者》《留学生们》《孔老会及诸子百家》《孔子:大地上的行走》《叶绍翁的人间万象》等二十余篇文章。这些文章浓缩了一些历史上的关键片段与事件,讲述了历史文化名人在迁徙中完成的自我接纳与自我实现,平民百姓在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间的迁徙流转,以及不同地域文明之间的流动与冲撞、融合与嬗变。
作者简介:
范军,浙江人,中国作协会员。有小说、散文见刊于《人民文学》《小说月报》等,另出版有《光绪二十三年》《坐龙椅》《历史深处的滋味》等二十余部作品。
精彩试读
大地上的遭逢,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一种邂逅、碰撞、融合、接纳与相互成全。当然,也包括文明层面的互相激荡与嬗变。
遭逢,拓展了人类的生存边界与情感边界。它是一部冒险书,如果从迁徙史的角度看,那些无数他乡与故乡的首鼠两端,已知与未知的交相辉映,丰盈了我们祖先们的眼界与格局。在路上,有多少故事荡气回肠。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中国人的生存轨迹越过高山,越过江河,越过广阔的平原,将人的体温、汗水、血水覆盖层层叠叠的土地,那些人与自然遭逢的故事,构成了我们祖先的拓荒史和心灵史。
所以遭逢首先是无名者之歌。大地上的遭逢,是不计其数的无名者用脚板与性命走出来的生活之歌。
闯关东,是因为在大中国的版图上,那些直立行走却又带着鲜明地域与人文特征的祖先对异质文明的闯入与发现,抗拒与融合。这是东北文化和山东、河北汉文化的一大遭逢。
走西口的贡献,在于无数国人的背井离乡、个体生命充满未知感的体验与牺牲,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 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同时加强了游牧文化、农耕文化 和中原文化的大融合。这是普通行走者与迁徙者的胜利。“平民史诗”是因为没有平民,便没有史诗。
下南洋,从本质上说是大陆文明与海洋文明的碰撞与融合。是文明间异质性最强的遭逢,对于汉民族眼界、格局的提升,功不可没。
可以说作为这个星球上的灵长类,那些不同族群间百感交集的邂逅、碰撞、融合、接纳与相互成全的故事,正是我们至今热泪盈眶和醍醐灌顶的情感来源。这种种热泪盈眶和醍醐灌顶,让人类情感的唯美性与多元性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或者说演绎。
当然,生活之上,比活着更具价值的是文明与人性的层层递进。
遭逢之书其实也是文明之书。它不仅告诉我们文明是怎么来的,也告诉我们文明与人性相辅相成的故事。
孔子与大地的遭逢:鲁定公十三年,孔子已经55岁。为了礼仪天下的目标,他开始了大地上的遭逢,遭逢一个个国君,推销他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孔子生命中最后的十八年,以他特立独行的行走和思考圈点了一个民族礼仪文明的最初底色,而孔子的努力也实实在在地在秦汉以降的这个国度得到了追认与尊崇。
叶绍翁与他深陷其中的时代遭逢:叶绍翁以天地为师,以人间意境为主旨,试图为他这一代失意的人儿发声、代言。叶绍翁感悟,有时候从极简朴出发,经过人 间万象,再回归极简朴,便是一个时代的心声;甚至可以穿越时代,成为人类的心声。而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 这样的心声不期而至了: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李白与盛唐诗人的遭逢:李白与孟浩然遭逢在江夏(今武汉) 时才28岁,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与盛唐诗人们交游唱和,从而写出无数篇流传千古的佳作,丰盈了一颗颗诗意栖居于人间的心灵。
的确,相较于凡夫俗子,这些文化精灵在大地上的遭逢,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人类文明的高度,提纯了文化与人性最终可以萃取的品质。所以遭逢无处不在,遭逢创造历史。大地上的遭逢让一切不无可能,让时间成为信使,让过去告诉未来。暴力、情感、阴谋、天真、文明、信仰、改变……都在遭逢之后完成。但是对一个普通人来说,遭逢后的眼泪与感悟便已足够,因为它事关人性,事关对这个世界、族群的爱与信任,事关这个蓝色星球的规则、秩序以及生存哲学。
那是所有美好事物得以存在与延续的基础。是眼泪之所以为眼泪、阳光之所以为阳光的人间信物。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