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中国)官方在线登录
NEWS CENTER
新书推荐丨《中华流失文物迷踪1》:探索流失文物的渊源、历史和流传
破解流失文物的前世今生
追寻失窃国宝的来踪去脉
亲历者间的往事,旧文献中的淘洗。
为大家介绍新书《中华流失文物迷踪1》,一起探索流失文物的渊源、历史和流传。
本书是《中华流失文物迷踪》系列丛书的第一辑,本辑共分五个专题,分别为“文物流失第一案”“圆明园大劫难”“紫禁城的黄昏”“在漫长的古道上”“从云冈到龙门”。
“文物流失第一案”,首先界定了流失文物的三个条件,凡具备这三个条件者,皆属流失文物范畴。
“圆明园大劫难”,重点介绍部分生肖铜首回归祖国的曲折历程,中国人在世界各地的拍卖会中斗智斗勇,最终使国宝重归国门,展示了华夏儿女浓浓的爱国情怀。
“紫禁城的黄昏”,重点介绍了被劫掠的中华珍贵典籍《永乐大典》、古观象台上明末清初的天文观象仪器、景山后寿皇殿珍藏的清代初年皇家画册及历代珍贵书画等等,对所涉及的文物,尽量对其来龙去脉作了交待。
“在漫长的古道上”,讲述了敦煌藏经洞无数珍品卷轴的流失,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从云冈到龙门”,讲述了我国云冈、龙门山、响堂山、龙门石窟等几处石窟遗址中的佛像菩萨像等被疯狂盗凿的事实。
本书同时具有较强的资料性。例如对其中一些流失的书画作品,通过其中钤印款识等内容,探索本卷轴的前世今生,对其创作、流传、收藏等情况细加梳理,对其流失情况进行追踪,其中涉及诸多文史类知识,能使读者开卷有益。
精彩试读
序
云游
(节选)
2013年3月,我和好朋友山开、赵阳一道云游美国,考察各大博物馆馆藏中国文物和古董艺术品市场。经行之地,有些虽是旧地重游,但兴致不减,且又有新的心得;有些则是按图索骥、另辟蹊径,别开生面、大开眼界。我们一路走过,听说的都是老故事,视野中都是新发现。
当时,我随张永年、王维明二位前辈创办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己经十年,这是国内首家以抢救流失文物、保护文化遗产为宗旨的公益组织。十年间的重要项目,例如圆明园猪首铜像和马首铜像回归,举办“海外遗珍、重现北京”文物展、促成龙门石窟佛造像回归等等,可谓是以公益方式追索流失文物的开山之作,绝对是大手笔。举办回归国宝展、流失文物图片展等公益活动,也曾轰动一时,令人感知流失文物在保护文物遗产层面的重要性。我们还通过与收藏中国文物的国外博物馆论战,邀请日本学者参加唐鸿胪井碑研究会学术课题讨论等,主张中国流失文物的所有权,探讨流失文物回归的可行性和路径,意义重大。另外,我还在2010年受邀,参加了埃及主办的首届文物流失国文化遗产追索与保护国际论坛,并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这些活动看似有些成果,但其实我却一下子茫然了。准确地说,在亲历2009年圆明园鼠首和免首铜像在法国巴黎被拍卖前后的种种事情之后,我不知所措了:
为什么要抢救流失文物?
如何追索流失文物并实现回归?
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拍卖结束后的中午,我和爱人走在北京王府井街头。我对拍卖结果早已心知肚明,但她问起我时,我本来欣慰的、欢喜的心境,突然崩溃了,在熙攘的人群中,在和煦的阳光里,我毫无征兆地失语了。爱一个人,应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我的思路又回拐到从事流失文物工作的初心。
爱一个人、做一件事,需要热情、热爱,但这还不够,还需要静下心来做一点平凡朴素而实在的事情——基础的流失文物调查研究。
文物流失涉及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人际关系纷繁复杂,有必要从零开始,正本溯源、究根问底、辨假去伪、务求真相,挖掘各类相关信息和线索,实地考察文物的原属地和现藏地,搜集第一手历史文献和外国档案,否则我们无从构建起文物的传承图和流失的证据链,追索流失文物只会成为纸上谈兵,一时鼓噪而无从落实。
调查研究的任务庞杂而沉重。盘桓4年,我在2013年决定重返美国,那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数量最多、汇集名品精品数量也最多的地方。文物是会说话的,我需要跟那些流失文物面对面地对话,聆听它们的心声,感知它们的心跳。有关流失文物历史过往与遭遇的所有倾诉,在我眼前构建起清晰而明确的图像,并镌刻在脑子里、生命中,即使与它们远隔万里,也生死不弃,以同样的频率脉动心跳,否则我就看不清自己、看不清流失文物,也看不清脚下的路。这也决定了我在接下来的又一个十年中,甘于忍受寂寞,潜心尽力地只做了流失文物调查研究这一件事:
流失文物的历史和现状如何?
这些文物的原址在哪里?
是如何流失出去的?
......
牛宪锋
2022年初夏